大疆发出内部公告称 内部人员存在大量腐败行为损失超过10亿元

2019-04-15 09:24:04来源:创业最前线  

大疆创始人汪滔先生很气愤。

三个月前,大疆发出内部公告称,在供应商引入决策链中,研发、采购、品控人员存在大量腐败行为,大疆也因此损失超过10亿元。

除了贪腐问题十分严重、被移交司法处理的16人外,汪滔又决绝地开除了29人,同时还在公告中公布了涉及贪腐的人员名单。

事实上,汪滔对公司内部的贪腐行为并非毫无察觉。

早在2015年接受福布斯专访的时候,汪滔便已提及管理大疆采购部门是一大难题,「每个月采购量高达数千万元人民币,所以即便采购人员只拿1%的回扣,仍然是很大的数目。」

汪滔曾在给新员工的寄语中写道,DJI(大疆)是一方净土,只有纯粹的创业和为梦想而生的艺术家。

然而在他的眼皮底下,却长出了一批蛀虫,这是汪滔绝对不能忍受的。

在大疆内部员工看来,汪滔这种强硬的斗争方式属于正常反应,「他是个完美主义者。」该员工称,「过于强势的性格让他的世界里没有妥协,只有非黑即白。」

低调且强硬

汪滔是一个「坚硬」的人,他几乎没有在公众面前吐露过心声,对于很多问题的看法,也只是点到为止。

这些年来,汪滔鲜少接受采访,也很少在公开场合出现,甚至缺席发布会,如果不是这场言行激烈的反腐斗争,他几乎要在舆论场里消失了。

即便是遇到不得不出席的场合,汪滔也是现场唯一一位少言寡语的男士,他戴着副圆框眼镜,留着山羊胡,乍看上去,很难与一家科技巨擘创始人的身份联系起来,站在盛装的人群中间,就像一道暗影。

大疆早期顾问和投资者、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将汪滔定位成一个「认真做产品的人」,与追逐喧嚣的新事物和风口相比,汪滔更倾向于不计任何代价做出一款完美的产品,「他只想把产品做好,让更多人来使用。」

汪滔平均每周工作时间超过80个小时,他习惯于凌晨办公,甚至在靠近办公桌的地方放了一张单人床。

大疆创立至今,从产品设计到内部管理,汪滔几乎是唯一决策者,在已离职的大疆员工眼中,汪滔是一位「言辞激烈」的领导人,「他做事以精品为导向,对于设计不好的产品,会直接骂这是垃圾。」

2015年4月,汪滔没有出席在纽约举行的“大疆精灵3”发布会,事后,他将缺席发布会的原因归结于「这款产品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完美。」

和喜欢亲近员工的雷军不一样,汪滔不是一个经常会和员工打招呼的人,「他总是常注意保持着与外界的距离。」根据多位接受采访的大疆内部员工透露,很少能在公司里见到汪滔,「但看到他,心里更多地是畏惧。」

大疆内部坚持实行一种快速淘汰的工作模式,对于业绩较差的员工,汪滔给出的意见是直接辞退,并且没有商量的余地。在知乎上有离职员工评论道,「在大疆,玻璃心很难生存下去。」

这种狼性企业文化并非一无是处。

公开数据显示,大疆在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份额达到70%以上,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更是高达90%,除了稳坐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霸主之位,大疆还是第一家真正意义上引领世界科技潮流的中国公司。

除了对内部员工实行一种强硬的管理手段,对于外部投资机构,汪滔同样不懂得妥协。

2018年4月,大疆获得一笔10亿美元的融资,与其他企业获得投资的方式不同,本轮融资大疆启用的是竞价方式。首先,大疆开除开出竞价条件,然后坐等投资机构出价,投资机构需要围绕大疆的条件投标,价高者才可以获得投资大疆的资格。

尽管对待资本的态度极为另类,但大疆仍是在资本寒冬下惟一一家受到资本热捧、并且想投都不一定投得上的创业公司。期间,有部分投资人提出要对大疆进行尽职调查,但遭到了汪滔的拒绝。

对于外部投资者,汪滔早已设定好游戏规则——既不对赌业绩和上市时间,也不开放内部尽职调查,且投资人不能影响和干预公司正常运营。

在高增长和高回报面前,态度强势、不做尽调都成了「可以忍受的缺点」。

后来,有媒体曾评论称,大疆是一家可以和苹果公司相提并论的企业。但对于这些赞誉,汪滔始终表现得不太在意,相反,他只想做好自己的事,并不喜欢别人拿大疆和其他公司相比较。

完美主义过剩

汪滔的办公室门上写着两行字:只带脑子,不带情绪。

在李泽湘看来,汪滔将完美主义精神完整的嵌进了他的产品观里,但这也为他带来了不少争议。

雷锋网的一篇报道中提到了这样一个细节:对一颗螺丝拧的松紧程度,汪滔都有严格的要求,他告诉员工,要用几个手指头拧到什么样的感觉为止,要力求完美。

作为一个对产品精益求精的人,汪滔并不能百分之百的信任员工。此前,一位前大疆员工声称,汪滔曾要求员工写时报,汇报自己每小时都干了什么。

在大疆创立两年后,创始团队的成员几乎全部都离开了,卢致辉、陈楚强、陈金颖三人在离开大疆后,分别成立或加入了无人机创业公司,最终成为了汪滔的竞争对手。汪滔也在接受福布斯采访时坦言,自己可能是一个不招人待见的完美主义者,当时也让员工们伤透了心。

2015年前后,大疆的成功一度让无人机创业变得火热,一些公司也在试图非法窃取大疆无人机的设计。汪滔曾处理过的内部员工泄密事件,一位因为没有得到足够股份而离职的员工卖过山寨大疆的飞行控制器,另一位离职员工则把大疆的设计图纸卖给了竞争对手。

汪滔只能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内部管理上,「至于产品,我不得不依赖于我的同事。」

对于完美主义过剩、被迫依赖员工的汪滔而言,在经历过泄密事件后,这种由完美主义导致的不信任渐渐转变成了由诚信问题导致的不信任。

为了防止敏感信息再度泄露,汪滔会为内部员工单独配发工作手机,对员工的电脑和邮件也严加管控。根据《中国企业家》的报道,一位在大疆工作多年的员工讲述过自己的离职经历,「上午9点左右收到公司的离职通知,紧接着就发现自己的电脑和邮件已经无法登陆,当时甚至还未签离职协议。」

有人在知乎上匿名评论道,「汪滔作为商人十分优秀,但对合作伙伴的态度确实有点让人寒心。」

在与汪滔共同创立大疆的伙伴卢致辉看来,之前他一直以为是因为汪滔家境殷实,让他可以在一年不盈利的情况下仍旧心无旁骛地埋头搞研发,自己不满意就不卖,才有了今天的技术储备。

但后来他又重新追溯了大疆的成长路径,发现大疆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在依靠家族力量,汪滔很有先见,引入了大量外部资源,比如导师李泽湘的加入,不仅带来了资金,还为大疆引荐了很多技术人员,「汪滔知道如何将这个东西做出来,而且知道怎么调用资源把对的事情坚持做下去。」

在卢致辉看来,大疆创立多年,公司发展日新月异,但汪滔变化却不大,他依旧是一个乔布斯式的工作狂,无时无刻不在追求完美。

2016年,是大疆创立的第十个年头,汪滔在公开信中表示:创业十年,我们在专心做出极致产品当中找到了极大的乐趣,同时,我也不太喜欢稍有成就就出来经营自己,知名成功人士并不是我的追求。这也是我非常敬佩任正非的原因,他的兴趣在于做事,解决难题,而不是包装自己来出名。

俯瞰世界

大疆官网信息显示,目前大疆的客户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无人机和影像产品分为消费级、专业级、行业级和系统模块四个部分,使用场景涉及能源、公共安全、农业、建筑等。

虽然大疆的市场占有率极高,但根据IDC数据预计,全球消费者和企业无人机的市场规模为90亿美元,预计未来5年的年均增长率约为30%,这意味着,到2023年,无人机市场的整体规模仅约为334.1亿美元,具体到大疆主要营收来源的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就更少了,甚至还不如腾讯公司一年的营收多。

汪滔似乎也意识到了大疆在接下来会遇到瓶颈,即将到来的市场天花板,是阻碍大疆发展的最大壁垒。

转折点发生在2015年年初。

一位美国政府情报人员多喝了一点酒,然后在凌晨时分拿着朋友的四旋翼无人机出去玩。由于他毫无操作经验,无人机最终消失在夜空中,经过短暂寻找无果后,喝得醉醺醺的他最终放弃了。拂晓时分,这架无人机被发现坠毁于白宫草坪,这件事立即引发了全球媒体的关注,而这架无人机正是由大疆制造的。

随后,全世界各地被曝出用户利用大疆的产品不断挑战法律和社会底线的事情。2017年,各地陆续出台的“禁飞令”导致无人机的使用场景受限,无人机的销售增长也随之变缓。

有内部员工透露,汪滔已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各细分领域。

汪滔也意识到,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进入稳定期后,需要快速布局企业级市场,从2C转向2B会是一个必然趋势。

汪滔不想与他人分享天空,随着无人机开始向农业、建筑业和地图等商业应用领域的扩展,他下定决心要保持大疆的市场主导地位,「我们当前面临的主要发展瓶颈是如何快速解决各细分领域的技术难题。」他说,「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

在2017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大疆无人机智能导航技术总监杨硕曾表示,未来大疆科技不只是一家无人机公司,更是一家机器人公司,打造出中国最好的机器人教育产品,正在成为大疆创新产品设计的新思路。

但汪滔并不是一个着急的人,面对外界对机器人的热炒,他显得很谨慎。

汪滔认为目前大疆的技术不够完美和完善,还需要一个更合适的机会才能扩展到机器人领域,如果大疆在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应用范围将非常广阔,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都将成为大疆的舞台。

在李泽湘看来,汪滔打算跨界机器人并不是因为机器人风口,而是因为机器人可能会如他一直期待的那样,能俯瞰世界。

标签: 大疆 内部人员 腐败行为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