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中山站的故事:爬上最高点拍太阳

2020-12-31 16:39:37来源:科技日报  

“有阳光的时候不懂阳光有多好,没有阳光的时候,才发现它替代不了。”这是在追拍2019年极夜后我国南极中山站第一缕阳光后,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考察运行部工作人员王文晶最深刻的感受,也是不少人观看由中国科协主办的“科学也偶像”科学家短视频大赛最佳拍摄奖《极地阳光》后的感受。自己拍摄的作品能获奖,王文晶有点意外。

王文晶所在的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是我国唯一专门从事极地考察的科学研究和保障业务中心。在这个“老南极”扎堆的单位,只去过两次南极的王文晶属于后来者。

爬上最高点拍太阳

2016年11月到2017年4月,王文晶搭乘“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参加了我国第34次南极度夏考察,时长180天。第二次于2018年11月启程,度夏加上越冬,今年4月才回国,时长539天。

这两次南极科考经历,颠覆了王文晶不少认知。“去了极地,才知道极夜中的中山站是没有企鹅的,有的只是暴风、暴雪;去了极地,才知道白天也应该睡觉。”王文晶说。

王文晶拍摄短视频,缘于越冬期间的特殊体验——需要经历58天的极夜。在此期间,一日之内,太阳都在地平线以下,即夜长为24小时。包括王文晶在内的我国南极中山站的19名越冬队员,共同经历了极夜期间的狂风暴雪和极夜“不见天日”带来的心理挑战。因太久见不到阳光,包括睡眠在内的生理作息都受到了干扰,有些队员甚至或多或少出现身体疲劳和心理焦虑。

2019年7月18日中午12点多, 王文晶和搭档一路小跑,爬上了中山站地理位置最高的建筑——物理观测栋拍太阳。当天,久违的太阳终于在南极中山站所在的拉斯曼丘陵停留了十几分钟。

对“老南极”故事如数家珍

中山站是我国在南极圈内建立的首个南极考察站,也是中国人第一次在南极大陆建站,标志着我国南极考察进入南极大陆。

“与熬人的极夜相比,30多年前建站时,老一辈科研工作者要面临的困难更大。”虽然只去过两次南极,但“老南极”们的故事,王文晶却如数家珍。

1988年年底,满载百叶箱测速仪等人工观测地面设备的三辆卡车从北京出发,在行驶一天一夜后,到达山东青岛码头。在那里,仪器和它的“主人”——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极地气象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逯昌贵,搭上了前往南极的“极地”号。

王文晶对科技日报记者说,“极地”号并不是破冰船,只能在浮冰占海区40%到60%的区域行驶。换言之,不管中山站建成与否,船只都要在来年2月底前离开南极。为避免冰山围困“极地”号,考察队成员花了大量的时间,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2月底船只离开南极时,中山站的老发电栋甚至连地板都没装,气象栋只盖了个壳。”王文晶说。

1989年2月26日,我国在白色荒凉的南极大陆上建立起了南极中山站。

从零起步,如今中山站不仅站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被列入科技部批准的第一批“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极地科学综合观测基地。

“经过一批批队员的共同努力,当年‘老南极’们的愿望已一一实现。”王文晶说,30多年来,我国南极事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已初步建成国家南极观测网和“两船六站一基地”的南极考察保障平台,并凝练出“爱国、拼搏、求实、创新”的南极精神。

标签: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