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与激素间的关系只是具有相关性 不是严格的因果关系

2020-11-27 11:46:11来源:蝌蚪五线谱   

Q1:如果A每次遇到B,就给A注射与爱情有关的激素,A会爱上B吗?

表面上看这个想法听上去似乎挺有道理的,想想看,A每次遇到B,就会得到和爱情有关的激素,被爱的感觉包围,那A很容易将这种感受和B联系起来,从而爱上B。

但仔细推敲,好像又不是那么回事。

首先,“爱情有关的激素”很复杂。

后叶催产素、去甲肾上腺素、性激素等一系列激素都与爱情有关,其背后的作用机制更是错综复杂,我们目前很难确定哪些激素以怎样的比例配合,对爱情的产生最有利。

另外,爱情与激素之间的关系仅仅是“具有相关性”,而不是严格的“因果关系”。

这个怎么理解呢?

举个现实中的例子吧,还记得出海的水手得坏血症的故事吗?后来,有人发现柑橘类水果可以预防坏血症,水手们终于可以摆脱这一困扰。

我们可以说“吃柑橘类水果” 和“是否患上坏血症”之间具有相关性,但并不能说两者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如果不是漂泊在海上,人是不会因为没吃柑橘而患上坏血症的。实际上,水手患上坏血症的真正原因是缺乏抗坏血酸(维生素C)。

回到爱情上,激素虽然与爱情有某种关联,但既然不是明确的因果关系,就不能认为可以靠激素获得爱情。

最后,爱情可不仅仅与激素有关,这是一种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生理与心理变化的认知行为过程。

举个例子,如果对方不喜欢猫而你恰好是个猫奴……

所以,让我们一起做快乐的单身狗吧。

Q2:早上吃稀饭真的养胃吗?

看来“稀饭养胃”的说法还真是广为流传呢~

稀饭是半流体食物,而且食物煮得比较软烂,相对好消化,不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从这个角度来讲,对于消化功能较弱的病人或老人,喝粥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但不能只喝粥哦)。

对于胃功能健全的健康人群,喝粥(无论早晚)的“养胃”功效微乎其微。与其喝粥“养胃”,不如保证饮食规律,杜绝暴饮暴食,这才是“养胃”的正确姿势。

而对于罹患某些胃病(例如胃下垂、食管反流等)的患者,喝粥不仅不能养胃,还会导致病情加重。通常诊断出这类疾病,医生都会叮嘱患者尽量少吃流质食物。

最后要说的是,我们日常说的“养胃”,指的是让胃保持正常的运转状态,并不是治疗胃病。

如果怀疑患上胃病,千万别指望稀饭能起作用,还是尽早去医院检查为妙。

Q3:存在无性别的生物吗?

这个问题,还真是不容易回答呢。

表面上看,性别描述的是有性生殖过程中,亲代之间的差异,那如果亲代之间没有差异,是不是就可以认为这种生物没有性别呢?

例如蜗牛就是一种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的动物,那我们应该说蜗牛不存在性别,还是说蜗牛既当爹又当妈呢?

目前大家普遍认可的观点是,性别的存在与减数分裂有关。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重组,后代因此能够获得更丰富的性状组合,这是有性生殖存在的重要价值。

从这个角度来看,蜗牛生殖过程中存在减数分裂,所以蜗牛应该是兼具两种性别,而不是没有性别。而细菌、病毒(但病毒算不算是生物还有争议)这类生物,不存在减数分裂的过程,可以认为不存在性别。

不过,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性别与个体间遗传物质的交换有关。细菌在接合生殖过程中,会将部分遗传物质通过暂时形成的原生质桥单向转移到另一个细菌并进行基因重组。这么看来,细菌也存在性别。

但病毒复制过程中不涉及遗传物质的交换,所以病毒依然可以看成是没有性别的生物。

至于雌雄两种性别的存在是不是一种巧合,虽然现在还没有人能说出最初是什么原因促使生物不断进化产生性别,但性别的出现让生物更有能力应对变化的环境。与其说这是一种巧合,不如说是进化的选择吧。

Q4:蚁穴有多深,会钻到地壳附近吗?

蚁穴很常见,但其内部的世界我们知之甚少。

不同种类的蚂蚁,其蚁穴深度不同,但多在距地表40厘米以内,1米以上的蚁穴相对罕见。

研究人员曾经挖出过深达8米的庞大蚁穴,如果按照蚂蚁和人的身高比例计算,相当于深1000米!

地壳(crust)指地球表面至地下莫霍面(Mohorovicic discontinuity,地壳与上地幔的分界面,是一个突变的边界)的部分,在大陆之下,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5千米。

蚁穴的深度与地壳的厚度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么看来,蚂蚁就在地壳最外部薄薄的一层空间内活动,当然也就是在地壳附近了。

Q5:人类为什么没有进化出超敏感的“神级”感觉器官?

很多动物的感觉器官灵敏度远胜人类,例如猫有强大的夜视能力,狗能嗅到微弱的气味,蝙蝠能发出并“听到”超声波等,相比之下,人的感觉器官就是低配版本。

为什么人没能进化出最强感觉器官呢?蝌蚪君觉得原因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没有必要。或许有人觉得各项能力都是越强越好,但自然界真实的情况往往是够用就行,甚至是过犹不及。

例如我们的免疫系统,如果对抗原的反应过于微弱,人就无法有效抵御病毒,反之,对抗原的反应过于强烈,又会导致过敏反应,只有强度适当的免疫反应才有利于人的生存。

另一个原因,是人类能够获得的能量有限。要知道,感觉器官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是需要消耗能量的,如果把各种感觉器官的敏感度都推向极致,就需要提供相应的能量支持。

但人的各项活动都需要能量,尤其是大脑,这可是耗能大户。能量就那么多,必须做出取舍,于是人类权衡利弊选择将能量优先供给大脑,仅保留有限的感觉能力。

那基因突变可能产生“神级”感觉吗?因为基因突变是随机的,单从理论上来讲,会发生这样的突变,但从现实来看,这样的突变显然未能保留下来。

看来,成“神”暂时是无望了。

标签: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