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估「AI国家队」云从科技:步入寒冬还是万物生长

2020-11-10 15:13:27来源:财讯网  

 11 月 4 日,在中国南海边的一场企业创新论坛上,主持人抛出了一个问题:「人工智能目前究竟处于什么阶段?」

  论坛嘉宾之一,波士顿动力创始人、前 CEO Marc Raibert 认为,当前人工智能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还有更多的机会做更多的事情。问题是,怎么做?

  「很多情况下,人工智能暂时解决不了问题,所以必须要有跟人的知识结合。」回答的人是周曦,AI 四小龙之一「云从科技」的创始人。

  2020 年 8 月,云从科技公开上市辅导。

  至此,股市迎来继旷视科技之后第二家推进上市进程的中国 AI 新势力。当初从中科院「辞职创业」的周曦,也即将收获一家属于自己的上市公司。

  无疑,周曦是云从科技的灵魂人物。创业这 5 年来,自我评价「有些科学家情怀」的周曦,背后却闯出一番不平凡的成绩。目前,云从科技估值已超过 200 亿。 但在市场狂热之后,周曦更关注未来:「很多事情交给 AI 是完全做不了的,我们认为一定要人机协同,也就是说,AI 技术一定要以人为中心。」

  在周曦看来,人机协同的目标是人机之间自然交互和共融共创,就像是经典电影《钢铁侠》中 Stark 与 AI 管家 J.A.R.V.I.S 的关系,能帮助处理各项事务,进行信息收集与建议等工作,成为人类生活中最体贴的帮手。

  战略确定之后,云从是怎么做的呢?

  创立之初:让机器能听会说

  如果说机器人是对四肢的延伸,那么人工智能就是对大脑的延伸。但如何复制、延展人类智慧,就是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要探讨的问题。人机协同,是云从在人工智能落地期的核心战略,也是未来几十年云从对行业的判断。

  在云从看来,人机协同的第一阶段,是人机交互。

  巧合的是,这场对话的双方 Marc Raibert 和周曦,都有着「学界转商界」的人生经历。

  时间回到 2006 年,周曦成为「计算机视觉之父」Thomas S. Huang 黄煦涛教授当年全球招收的三个学生中的一个。此后几年,周曦带领团队先后战胜 MIT、东京大学、IBM、Sony 等著名研究机构,拿到六次世界人工智能大赛冠军,并发表了数十篇论文,被引用上千次。

  黄煦涛教授(中),左为周曦。

  2011 年,中国科学院计划在西南地区筹建研究院,急需拔尖人才与顶尖技术,筹备人袁家虎(现任中国科学院重庆研究院院长)三次赴美与黄煦涛教授及周曦见面,希望能够为国内引进全球顶尖的科技人才。

  「国内需要这些高新技术」,留美 5 年之后,周曦毅然放弃在美建立的优渥生活和事业,以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专家的身份只身归国,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

  随着时代发展,我国越来越积极推动技术研究开发工作,十分重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展。周曦团队在科研领域和重大课题领域取得的成果,实验室的规模已经无法承载。

  4 年前的「投身报国」,4 年后就是「投笔从戎」。2015 年周曦再次做出重大抉择,放弃在中国科学院稳定的工作,带领团队再次创业。

  「科研成果能为个人带来光环,但如果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仍然是遗憾的。」周曦决定以人脸识别技术作为跨行业入口,让人工智能技术「真正能用」,解决实际需求,做到 AI 技术普惠。

  当前,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智能感知技术已经是应用最广泛的 AI 技术类别,也成为天然的跨行业人机交互入口。

  此外,云从科技陆续在跨镜追踪、自然语言处理等多个技术领域取得了关键性突破,形成了包括智能感知、认知与分析决策三个层次的核心技术闭环。

  但要想打造出 AI 管家 J.A.R.V.I.S,光拥有卓越的 AI 技术还是不够的。周曦认为,人机协同的阶段性目标是与专家知识融合。如何在扎实的 AI 技术基础上,形成方案和平台去解决问题本身,是云从五年以来一直聚焦的事情。

  如今,我们很难再用「计算机视觉」来定义云从。

  进阶之路:让 AI 无处不在

  人机协同的第二个阶段:人机融合。

  在与 Marc Raibert 对话中,周曦表示:现在的技术没有达到完美的阶段,而 AI 其实面临着两种发展路径。一是工具,二是搭档。

  工具化,即让机器完全替代人类做事,让人的体力、经验、时间得到释放,也让人们失业;另外一种是搭档,如果在人工智能技术这个黑匣子中置入专家知识,让决策可理解、可复盘,将 AI 与人的逻辑对等,那它就变成了人的良师益友,可以延伸人类的能力。

  形象点说,人的优点是创造力和抽象力,AI 的优点在于计算力和记忆力,但是人在复杂环境下具有做出创造性决策的能力,而 AI 则需要千万遍试错,和机器的分工合作可以达到更高层面的协同水平,大量的流程性工作都将由 AI 承担,而人将更多负责对机器的管理维护和更需创造力的决策工作。

  有了钢铁侠和 AI 管家的完美配合,才能实现更好地「维护宇宙和平」。

  基于人机协同战略的深厚落地经验,云从科技开始打造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将 AI 技术闭环运用于跨场景、跨行业的智慧解决方案。

  短短 5 年,云从科技从起初的 20 人小团队壮大了到接近 2000 人,客户遍布金融、治理、出行、商业等各个领域,400 多家银行、30 个省市的公安部门、各大城市的枢纽机场都运用上了云从科技的产品与方案。

  今年 7 月,云从基于人机协同操作系统推出行业级人工智能产品和能力平台——「轻舟」。这个平台几乎集中了云从所有的算法模型和业务特点,从人脸识别、语音识别、OCR 识别技术到数据分析处理集于一体。它可以通过松耦合结构做到以标准化的 API 连接一切终端设备,除此之外,它还继承了人机协同操作系统的专家知识模块,实现知识即服务。

  这已经是业内公认的规律:在 AI 落地期,如何让技术与行业深度融合,降低应用的门槛,提升其效率与服务体验,才是决定一家公司能走多远的关键。

  未来已来:AI 管家终将走进现实

  在人机协同的第三阶段,是人机共创。

  历史上,每一次的科技飞跃,都会带来效率的提升,也都是对人的延展。但当前的人工智能技术远远没有达到完美的阶段,甚至差得特别远,人工智能的发展会是一种螺旋上升的过程。

  正如 J.A.R.V.I.S 需要经历不断的升级和完善,不远未来,云从打造的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也将实现机器对人的高度赋能。

  从现状去观察,它也确实担得起这样的期许。

  2020 年 10 月 15 日,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获悉,云从科技中标广州市南沙区卫生健康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信息基础设施与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项目,标的额 3.12 亿元。

  观察合作内容:「通过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为该项目建设 AI 智慧中枢,提供人机交互、融合、共创能力。项目将从医院弱电系统全面接入物联网,与视觉网络融合,通过 AI 决策反向控制,实现建筑全感知、绿色节能、看病全流程一脸通、寻人寻车的智能化监管。」

  可以说,这是一个大包大揽的整体化合作。医院的供电、中央调控、网络、决策、甚至节能、车辆全部能够装进去。

  这表明了机会仍有,但是人工智能仅靠算法商业化,成长为大公司的大门已经变窄了。头部厂商的优势非常明显,因为解决方案和平台建设,不是十几个人的硅谷车库创业公司,算法团队套一家集成商合力能够完成的。

  目前,云从正在全力打造的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同时在金融、机场、海关、商业等场景和行业布置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寻求扎实落地。

  今年 5 月,云从科技就与广州市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共建国内首个人机协同开放平台,重点围绕「总部建设」、「平台建设」、「政务民生应用」、「智能生态」、「金融支持」、「资本合作」等内容展开全面战略合作;同时,该平台也是与广州市「数字基建」重点合作项目之一。

  实际上,人机协同所蕴含的机遇,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丰富。2018 年,埃森哲在书籍《人机协作:重新定义 AI 时代的工作》中指出,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三轮技术浪潮中,人机协作是「被遗忘的中间地带」:在这个地带,人类与智能机器各取所长。例如,人类可以开发、训练和管理各类 AI 应用,让其真正成为人类的好帮手;同时,机器可以使人类突破自身极限,拓展自身能力。

  从云从的变革之路去看,以单点核心技术起家,从推出软硬件到以方案和咨询为触手,实现企业的转型。这一路径恰似百年企业 IBM:如果一家企业身处高速变化的市场,那么它的核心能力中就必须包括「持续变革」,把握住时代脉搏的企业才能真正引领浪潮之巅。

  「前沿尖端技术的创业,如果研究人员不能亲力亲为,成功的机会等于零;亲力亲为,也只有很小的几率成功,即便如此,我也愿意一搏。」回顾这 5 年,周曦身上有一点丝毫未变,那就是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热情,一如他刚踏入这个行业第一天,充满斗志。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2020 年底,再看「AI 四小龙」,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同样是计算机视觉起家,同样曾经聚焦安防和金融,四家公司却走出了差异化的道路。

  最初,云从科技以「中国金融行业第一大 AI 供应商」的标签为人熟知,但现在,云从将自己定位为「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解决方案提供商」。

  同时,商汤、旷视、依图也都在发生变化。

  旷视在 AI 四小龙中成立时间最早,通过提供 Face ID 解决方案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商业化落地,眼下的业务领域聚焦在了物联网;商汤的融资规模最大、估值最高,提出了 「1+1+X」模式,以底层框架为基础重构传统行业;依图则把医学影像行业作为主要战略,并开始自研芯片。

  其实中国 AI 领域的新兴力量一直都在默默互动。虽然每家企业的定位或许有所不同,但并不意味着 AI 企业之间不能协同共进。他们需要一起教育市场,让市场认可 AI 企业的品牌及势能。

  同时,资本机构的加持为 AI 企业生态构建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近一年来,四家公司的上市进展在业界引起了相当高的关注度。商汤科技始终没有披露上市计划,但坊间传闻不在少数;旷视科技最早递交招股书;就在几天前,依图科技也已经披露了招股书,冲刺科创板。

  云从科技最新一轮融资达到 18 亿元,多个国家背景基金入局,除了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上海国盛、广州南沙金控、长三角产业创新基金等政府基金外,投资方还包括工商银行、海尔金控等产业战略投资者。10 月,公开消息称云从科技已完成章程备案。

  过去的十年里,人工智能经历了第三次发展浪潮,技术的大幅度跨越终于也推动了前所未有的应用落地。对于云从、商汤、旷视以及更多 AI 创业公司来说,它们的确有幸遇到这样的时代。

  虽然「寒冬」之说一直喧嚣尘上,质疑声此起彼伏。

  但我们也很高兴地看到,除了国家政策的坚定支持,AI 企业确实已经开始穿过「低谷期」。这片天地足够广阔,纵然寒冬惨烈,但经历过洗礼的幼苗,会生长得愈发茁壮。

标签: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