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良好的财务数据是否能带来估值溢价?

2019-04-09 17:43:32来源:36氪  

科创板上市公司群体雏形已现。

截至发稿,科创板目前已经受理了52家公司的申请。对受理公司的问询已经展开。

据36氪统计,这52家企业中仅有两家公司资产规模超过100亿元:和舰芯片资产规模为242亿元,传音控股为103.5亿元,规模最小的是哈尔滨新光光电,为2.08亿元。52家企业的资产总规模达到924.2亿元。

据《证券日报》统计,这52家公司的募资总额达到506.81亿元,平均每家企业募资9.75亿元。

按照上交所的表态和券商分析观点,首批科创板上市企业可能只有几家,全年控制在20-30家左右。52家企业当中可能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最终在科创板上市,但以上述平均值看,这些企业对自己的商业模式和估值都很有信心。

不过,对于二级市场投资者来说,他们更关注科创板未来是否会出现泡沫和股票流动性等问题。这涉及到规则设定和市场机制等方面的互动,并不完全由企业自身表现决定。

一根松开的弹簧

科创板的引人关注之处之一,就是它设立的上市企业五套标准中,对市值15亿元以上的企业的亏损不进行限制。有趣的是,在52家企业里,除了和舰芯片一家处于亏损状态外,其余企业均实现了盈利——至少在2018年实现了盈利。

除了营收状态不错,大部分企业的财务状况也比较好,平均负债率为29.54%,仅有6家企业经营产生的现金流为负。

那么,良好的财务数据是否能带来估值溢价?

“不尽然,”信熹资本创始合伙人兰有金对36氪表示。他认为,无论是主板、创业板和中小板,由于是审核制,加上锁价发行,同一不得超过23倍的市盈率的限制,客观上使少数好公司的价值在发行时低估了,当然也有公司的价值被高估了。兰有金表示:“市场价格好像是一个弹簧被按住,松开了以后就会反弹,甚至出现非理性反弹。”

科创板正是这样一个松开了弹簧的机制。在这个机制中,公司发行定价以询价机制为主,即取消了直接定价方式,全面采用市场化的询价定价方式。相应规则将首次公开发行询价对象限定在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七类专业机构,并允许这些机构为其管理的不同配售对象填报不超过3档的拟申购价格。

由于询价机制的影响,各大券商在估值方面可能会采取不同的估值模式,不过整体上不会脱离硬科技企业估值增速相对平稳的特点,不会像2018年出现的很多互联网企业那样,出现迅速的上涨。

但在市场定价主导之下,公司上市短期内可能面临股价较大幅度的涨跌,但长远来看,企业的商业模式是否能带来可持续发展,市场营销业绩以及行业发展趋势,将发挥定价作用。“价格终归会向最合理的价值区间无限靠拢,”兰有金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和人工智能企业(除澜起科技外)并未出现在52家公司名单当中。前者因为商业模式还不确定,而后者在2018年的融资进程中出现了估值泡沫。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工智能公司高管对36氪表示,此时上市容易带来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等问题。

商业模式相对稳定的企业,目前还是已获得申请受理企业的主流。36氪统计,排名第一类的企业业务类别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数量达到17家;专用设备制造业有14家。

不过,二级市场投资者面对科创板股价可能出现的大幅震荡,需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兰有金认为:“以前是锁价发行加上10%的涨跌幅限制,而科创板是机构定价为主,前5天放开涨跌幅限制,可能一瞬间就直接到了投资者认为的心理价位。定价的市场化改革会给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模式带来很大改变。”

流动性和“抽血效应”

为了确保募资能够高效地用于培育良好的科创企业,监管部门可谓煞费苦心。

其中之一体现在对资金的“锁定”上。相关的规则确定公司高管持股的锁定期为两年,保荐的券商需要跟投,且需要锁定两年。《中国证券报》称,券商最终跟投的比例大约为2-5%。这一跟投规定对券商资金提出了新的要求。报道称近期券商密集融资近千亿元。

此外,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持有的股份上市后,需要锁定三年。规则中对个人投资者资质进行了限制,即50万元本金和两年的投资经历。这一规则将许多中小散户挡在门外,机构投资者将唱主角——但它们或多或少也受到了“锁定”的影响。

“锁定”和限定投资门槛,也引发外界对科创板流动性的普遍关注。

雪球董事长方三文在最近的中概股峰会上对媒体表示:“(科创板)流动性肯定没有现在的主板好,但至少比新三板要好。” 新三板的个人投资门槛设定为500万元,导致了整体的流动性枯竭。

兰有金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原来对投资者最大的红利大概就是流动性红利。”但他也认为,科创板的流动性会受到准入规则的影响,“毕竟有一个门槛”。

在“锁定”这一问题上,投资者态度各有不同。普华永道中国审计部合伙人杨桢对36氪表示,科创板的设立,为一级市场投资者退出增加了一个选择。这与方三文观点的类似:即使在重监管模式带来的“锁定”规则之下,科创板仍不失为投资者的一个选择。

也有一些一级市场投资者在公司上市后不急于退出,甚至还会加仓。兰有金认为,每个投资机构都有自己的投资理念和价值观。“优秀的好公司IPO后通过持续的科技创新和迭代,不断创造价值,为什么要退出呢”

目前信熹资本投资的科创公司申请科创板上市,已获得受理。

除了“锁定”,科创板的募资是否也会对A股市场的融资产生影响?

按照今年年初招商证券和中信证券的分析,科创板在2019年的募资总额将在500亿-1000亿元之间。普华永道统计显示,2018年中国A股市场IPO募资总额为1386亿元人民币。数据叠加,似乎真的存在一个“抽血效应”。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这种“抽血效应”并不存在,原因是资金端本身并非一成不变。它是有增量存在的。方三文认为,这一增量就是投资意愿,“当有投资意愿的时候,钱会很多,没投资意愿的时候,钱就很少”。

而从供需关系分析,科创板相对较低的流动性将会制造出一个卖方市场。兰有金认为,二级市场上真真好的公司数量还是不够,“优秀公司股票的需求还是强烈的”。但是科创板发行的流通股可能不会很多。主要还是因为各个公司发行的股票占总股比不可能很多,“大约百分之十几二十,大公司百分之十”,再加上战略配售和锁定,被认为是“好公司”的股票其实供不应求。

因此,锁定期内各企业可流通的股票,也可能获得更加频繁的交易。

这是一个典型的规则和市场碰撞的结果:锁定、门槛和市场询价机制,带来的可能是充满动态变化的科创板。

来源:36氪 作者:吴梦启

标签: 科创板 良好的财务数据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