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教育科技创始人刘畅:智慧教育将会实现精准教学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2020-07-14 14:08:57来源:之家网站  

面对学生成长环境和自身特点呈现“信息时代”特质的数字一代,如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激发课堂活力,展现教学魅力?

在学习强国、央视频和一起教育科技联袂推出的“数学化教育与未来”大讲堂上,一起教育科技创始人兼CEO刘畅表示,智慧教育将会实现精准教学,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未来将全力以赴建立全学科、全场景的智慧学习体验。

此次疫情给前进中的中国教育信息化带来诸多挑战,也同样提供了新的契机。通过停课不停学活动,在线教育快速在全国中小学生中得以普及。

在一线教学当中,在线教育不是架起摄像头,简单把课堂挪到线上这么简单。刘畅演讲中表示,在教育信息化时代,无论是直播、微课、还是在线作业,优势在于线上化和数据化,实现传统教学所不能完成的事情。

在智慧教育体系当中,数据成为驱动整套系统不断学习、完善的关键。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数据记录,通过拍照批改、口语评测等技术也可以将线下数据转化为线上,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数据挖掘等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分析,从而掌握学生真实学情。刘畅认为通过学生学习数据来驱动真正的精准教学,告别“经验式”教学,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刘畅介绍到目前一起教育科技已经深耕在线教育九年,初步建立起基于学习大数据的自适应教学体系。未来一起教育科技将会继续紧跟国家战略方向,建立全学科、全场景的智能学习体系,将教育成果深化转化,让优质教育资源最大化释放效能。

以下为刘畅演讲全文:

亲爱的各位教育局的领导,各位专员,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一起教育科技的创始人刘畅。其实在过去的30天里面,我和我的5000名员工几乎每天都彻夜不眠,来为大概30多万的老师,上千万的学生和家长来及时响应各位的各种服务,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看到了疫情阶段很多校长、很多局长真实的对信息化的需求,我今天可以拿出最真实的案例讲出来给大家听,并且我们在跟这些校长、局长老师的交流当中,也能够看到在疫情之后大家对于信息化建设,对于平台的要求,教学管理的要求,教师培训的需求,今天我想简单把这些我们在一线摸索出来的真实案例和事实讲给大家听。

停课不停学,教育信息化的应用第一件事情,我们在上海的闵行区收获了非常多,几乎是全体的老师实现了在家直播上课。尽管我们和很多的校外机构也做了校外的网校,但是我始终的认为,三尺讲台直播间里面老师的主体一定是公办老师,如何让公办老师讲出来的课让坐在屏幕对面的小神兽也能够爱听,这个是我们公司的使命。

而我们看到的问题一共有两个,第一个问题,其实这个直播工具根本不是我们经常看到的企业微信钉钉的会议功能,其实更多的是教学的直播工具,需要更多满足教学的需求,其中最重要的需求就是课堂的互动。我们知道为什么大学的科目好搞,甚至初三高三容易,但一但到了小学,其实对很多老师完成直播的转型真的是难上加难。

我也有自己的孩子,他今年一年级,他很难在一个镜头面前长时间坐得住,所以其实直播对于工具有很高的要求。当中有课堂的点名,互动,孩子在直播间能够连麦,视频露出来,在全班回答问题。更重要是,你要发放奖励,我们将来要打通学豆,让孩子们获得奖励,能够兑换礼物,这个过程我们发现真正属于公立系统的教学直播工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二点我们也发现了,公办系统的老师,如何转变成为网红老师是一个很有趣的命题。我自己原来是在某一个大型上市培训机构工作,我也是机构的校长、老师,甚至不夸张的说,我在那个时代算是一个名师。但是我发现传统意义上的老师变成网络上的名师有非常大的差异,因为他发现坐在对面没有学生,他没有了互动的荷尔蒙,他发现自己看不到学生的表情,不知道学生的反馈,甚至你会发现在直播间只有他有自嗨的能力,他才有可能带得动屏幕背面根本摸不着看不见的学生。

所以,我们也开发了一系列的课程,我们团队有几百名的老师,这里有很多人从线下转到线上,他们有非常多的直播技巧,比如说大家看到,当我对着屏幕,尤其是摄像头对你们讲课的时候,你们会感觉到好像在面对面交流的感觉。但是有多少人在直播间的时候,会对着PPT说话,这个时候学生的亲切感立刻荡然无存。

所以,亲爱的各位教育局的领导、校长,老师,我们这里先插播第一件事情,因为我们要问,我们未来要开哪些直播课程,能带给你们帮助,我所了解的一线的第一个需求:需要把我们民办培训机构当中帮助线下机构成功转型线上,如何让老师有更好的语音语调、肢体语言、表情动作、直播间操作、互动能够带动屏幕对面孩子的教学功能,这种教学的培训,我们会开发出来。

有这种需求的老师、教育员、校长,请你扣一个1,来告诉我们你们的需求,我们也会针对性去开发公益性的免费课程来给大家赋能。

很多领导说,疫情快结束了,我们老师还要进直播间吗?其实我自己真正去跟闵行教育局交流的时候,他们说未来的直播将是一种常态化的,比如说最简单的,老师除了在教室上课之后,多多少少还有一些答疑,统一的答疑放在直播间里面,这个效果是远远大于在微信里面利用60秒的微信语音。而在答疑过程当中,一个孩子答对了你给它奖励一个小小的礼物,一个虚拟的奖励和道具,孩子们真的欣喜若狂。

再比如说,我们看到一个教育局领导说以后的家长会尤其是6月底之前,求求你们不要再来学校里。我怎么知道家长是从意大利回来的,还是从美国回来的。所以我们看得出来直播工具的使用,对于校长,对于班主任、对老师,甚至对于局长,其实是一个常态化的需求。如何在镜头面前有更好的表现力,这方面的师资培训坦率的说可能民办机构走得更靠前一些。

我们做的第二件事情,我们发现大多数老师很难变成网红老师,但是他们很容易变成微课当中的名师,首先我们自己开发的微课,因为很多老师说,其实疫情真的是一个检测口,让我们知道我们过去教育信息化其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实我们最擅长用的硬件也就是手机,我们最擅长用的APP就是微信,我们最喜欢的功能就是用一起作业的老师端,用微信给家长布置一个微课,布置一个作业,这是我们最容易操作的东西。事实上我们在后台观测,在我们的教育部要求停课不停学的情况下,大量的老师及时的启动了信息化的建设,而在启动信息化的时候大量的老师为了满足复习课,为了满足新课,其实都是用我们平台当中录制好的微课给了学生。

因为有了随时随地,因为有了带宽的要求更低,所以给了很多农村的孩子,给了很多不是白天直播就能听课的孩子100%全覆盖的机会。很快,当我们微课满足了老师的需求的时候,因为我们录制了大量的多版本本地化、全学科的微课,开始有很多的老师提出要求说,我能不能自己也试一试,我也信录制我的微课。但是录微课,这个命题过去10年都有,什么样的微课孩子喜欢,我发现公立系统老师回答不了。这就像抖音上的一个视频,为什么有一些视频被上千万的家长喜欢,有一些视频家长就不喜欢?其实微课怎么去录,这里也有门道,多长时间,怎么剪辑,什么样的逻辑,什么样的话语体系,什么样子的语速,其实关于如何做一个非常好的微课,这是跟大家做的小调研2。

我们也想开放我们这样的组织能力来告诉各位老师怎么做出一个好的微课,而且我们会根据后台的数据告诉你,你的微课真的受学生喜欢吗,我们有点赞的功能,来告诉你你的孩子真的喜欢你的微课吗?来帮助你迭代,让你成为自己的主播,成为自己的微课之王。

第三,我们开始开发了纸质作业的拍照和批改的工作,其实过去我们有这个功能,但是很少老师用。现在,一下子变成了大户,因为老师发现只有在我们的APP里面用拍照,最大的好处跟微信相比就是每一个孩子有了自己的错题本,每一个孩子积累了一生的错题记录。所以其实你发现再懒的孩子从此以后也能够随时随地在手机里调动自己的错题,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多么好的事情。而老师也开始把优秀孩子的作题笔记晒给全班,让每一个班级里的孩子分享出最好的学习笔记和最好的一题多解的思路。

那么,在信息化教育时代大家发现无论是直播,无论是微课,无论是作业,一个共同的好处就是把在线教育全部线上化和数据化。有了数据化之后,就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闭环,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这件事情的落地,第一件事情,对于老师而言大家看我们的PPT,真正在疫情阶段,你的孩子学了吗,上课直播来了吗?作业做了吗?作业是不是一分钟点完的,其实你一目了然。所以,我不夸张的说,很多的老师告诉我,其实疫情阶段只有擅长看后台数据的才能够让每一个孩子的教学进度拉齐。

在疫情阶段,孩子与孩子的需要差异真的是拉大了,老师与老师的信息化操作之间的方差是巨大的。因为老师信息化能力的差异巨大,导致班级里的孩子并不像我们想象那样,老老实实在镜头前学习,认认真真做作业。其实能有一半的孩子能够达到你们想象的学习进度和学习目标,已经是谢天谢地,大多数教委面对的事实,开学之后就要从所谓的新课重新讲解。过去一个月老师坐在直播间的努力其实都有可能是浪费的。

所以,如何看得懂学习数据,如何根据学习数据更加及时的了解每一天孩子的学习进度,我相信这个命题并不是疫情前,疫情后你根据我们的线上纸质左右的。所有数据,你更能够看清楚作业以天为单位,孩子与孩子的差异,你的教学问题,而不是每次到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一次大考突然发现有一个孩子掉了20名,赶紧找家长,这个反馈过程太慢了。互联网精神就是实时反馈,能不能把作业当成形成性评价,把线上线下的数据打通,及时给到家长反馈,不要等到孩子两个月成绩掉到不像人样了,你再去找,这一切为时已晚。

我们看到校长,我们最擅长的是把数据当中每一个老师的不同展示给校长,以语数外九科,分学科展示给校长,校长更多要看宏观的数据,但是校长的需求最希望是下转,他看到语数外英语老师整体的作业完成率不好,他就要看看哪一个英语老师的问题。一个英语老师四个班,哪一个班有问题,到底是老师的问题,还是学生班级管理的问题,这些都是摆在校长面前最需要看到的,既要两三页看到宏观数据,又要能够下转看到每一个分别的数据,但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数据够解读教学问题。

那么这是最关键的,所以这里我们要开始搞一个小调研3,那就是如何读懂教学数据,如何根据作业的数据对老师形成闭环,校长如何根据数据形成自己教学管理的闭环,以及下一个教研员如何通过数据来科学合理的制订你未来开学的全区、全市的教学计划,如何解读大数据,这是我们希望跟大家小调研的第三个命题,如果感兴趣请扣1,我们会根据你们反馈的程度来积极备课,来组织专门的讲授,如何通过线上的数据更好的拉起教学。

不夸张的说,今天教研的局长压力都很大,为什么?因为疫情结束了,开学之后如果你真的把新课从第一天开始讲,其实很多家长不答应,因为毕竟过去30多天,很多老师讲的课,学习好的孩子说为什么要再讲一遍?但是你完全不讲就从4月份的教学开始,还是有大多数家长不答应,所以其实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在疫情结束前准确的进行摸底,这种摸底就是要靠测评,而通过摸底要读得懂数据,更好的看清楚这个区、这个学校,老师与老师、学校与学校教育进度的差异,有针对性的分层的、个性化的组织教学,才能快马加鞭的压缩这个方差,给5月份的期中考试留足够的空间,在考试之前尽可能的缩短教学差异,首先就来自于根据数据对于问题的诊断。

所以,我们自己在江苏、广州都做了大量的空中测评,孩子们在家里用纸制试题答题,家长在旁边督促,拍照上传,我们开始根据测评,会把大数据反馈给校长,反馈给教研员,帮助校长和教研员来制订疫情之后的学习计划。

我们的响应能力有限,所以这里有兴趣的教研员,有兴趣的校长,有兴趣的教育局主办领导欢迎你们扫码,我本人也在里面来及时的跟大家沟通,名额有限,我们也希望能够首先把优质的服务贡献给前期进群的这些校长、局长,能够帮助到大家把我们后台大数据的分析能力、测评能力来告诉大家,前面进入的我们还不仅告诉你区里的对比,你需要的话可以站在更高的维度告诉你,学到同一本教材的全国我们的教学进度的比对,其它地区的学习问题等等,从某种角度来说,其实没有测评,就没有合理科学的教学解决方案。

所以,作业、测评数据与教学的深度结合,其实最重要的要落地,我们知道其实教育信息化有非常多好的想法,但是这些好的想法怎么落地?其实我们过去的30天里面,5000名员工每天的响应都在真实的发觉这些落地的案例,落地比什么都重要,老师真实能用,校长用了以后觉得有用,局长看了以后能形成闭环,教研员看了之后知道期中考试题怎么出,这就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

我们这家公司最想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们所有做出的产品对老师的培训和最后出的数据解决方案是大家能用的,所以不得不说教育信息化让中国的教育一下子进步了好多年,那么其实教育信息化最重要的其实不是过去我们所常见的一些观点,第一个义务教育真的要全学科,我们不能说英语老师用线上,数学老师就不用,今天数学老师的速算、口算、纸制作业当中的拍照、错题本的收集,甚至语文、道法这些课程统统都已经做成了线上,它们也都是在疫情之后会变成微课,疫情之后也会有测评,疫情之后更是有知识、能力多维度的测评分析,所以在线教育一定属于全学科,我是一个老师出身,我不喜欢跟大家谈技术,我更愿意通过老师的视角看如何去服务教学,提高教学的结果。

那么,它一定是全场景的,教学工具一定要不仅帮助老师合理的备课,要帮助老师上课,未来的疫情后,主力的上课是要回到线下的,但是告诉大家一个事实,你们的孩子总有一个比如头痛脑热,他不一定有新冠肺炎,但是我见到一个西城的教育局领导说的很清楚,希望你把微课做下去,我们全区做下去,我说为什么?他说过去学生一点头痛发热我们其实都会鼓励他坚持下去,能够来到学校上课,但是到6月底,即使你的所在学校、你的区复课了,任何一个学生一点头痛脑热发烧,其实这是一个大概率的事情,是一个1%-3%的比例的事情,你的学校明天开学,明天就会有,你会让他来学校上课吗?你不会,你会给他一对一补课吗?老师没有这个精力,所以微课在6月底之前,疫情之后也会成为一个常态化的事情,要全场景的进一步解决教师的需求,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开设微课的培训。

测评更是如此,疫情之后学生的差距拉大了,校长很着急,老师很着急,教育局领导更着急,家长的反馈也非常焦虑,其实真的是发现做教育局领导不容易,在疫情阶段我们每天晚上10点钟开会,结果发现11点半夜教育局领导找我们,说明天你们的服务器准备好了吗?能不能保障顺畅服务?我理解到主要是因为疫情阶段,中国家长实在是给我们的教育一个巨大的压力,所以我们只能在疫情前、疫情后,在各个场景满足,比如说我们在上海的闵行区,有2000名学生是在湖北,根本回不来,到今天有多数学生也没有回来,但是义务教育的特点,你就只能做到无死角,所以这两千名学生在湖北如何能够正常的授课?我们的技术方案都要解决,这里面最穷困的家庭在湖北的农村,怎么也能够上课,我们也需要解决。所以,教育最后一定是全学科、全场景,一定要全覆盖。

亲爱的各位老师,不要觉得疫情之后你们不用直播,以后你们还是会出差,出差一定要调课吗?不一定。以后你们还要开家长会,家长会一定要把家长喊到那个屋里的教室吗?不一定,你的孩子头痛脑热在家休息两天真的需要你一对一补课吗?不一定,这些场景的覆盖在疫情之后我们这样的信息化公司依然会有更多的工具、内容,更重要的是类似今天这种分享、培训,和大家一起努力,能够用教育信息化来推动中国基础教育的进步,我们最大的理想,我们认为教育互联网它的最后赢是谁赢?我觉得最后赢的是中国公办学校,是在座的你们,是我们公办学校的老师,是教研员,是逐渐强大,强大到让中国的家长更满意,这是我觉得这家公司的使命。

标签: 一起教育科技刘畅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