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神秘面纱 四川卧龙发现并命名5种新植物 全球快看点

2023-06-01 16:25:33来源:人民网  


(资料图片)

人民网成都6月1日电 (记者朱虹)今日,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公布最新植物调查成果:四川卧龙科研人员自2020年启动植物多样性监测调查以来,先后发现并命植物新物种5个,分别是熊猫马先蒿、卧龙无柱兰、卧龙盆距兰、和民盆距兰和卧龙报春花;发现四川省兰科植物新记录5个,分别是戟形虾脊兰、卡氏对叶兰、无喙兰、高山蛤兰、中华盆距兰。

四川卧龙所在的横断山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野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卧龙不仅仅是“熊猫王国”和“雪豹乐园”,也是中国野生植物的“隐秘花园”,科考团队正在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此次发现并命植物新物种马先蒿属新物种——熊猫马先蒿,是卧龙自然保护区自1963年成立以来,首个由保护区科研人员发现、命名并正式发表的植物新物种;是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程跃红和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高级工程师林红强开展的《卧龙保护区马先蒿属植物多样性及保护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之一。该物种从野外首先被发现到文章发表跨度达3年,仅在高山灌丛草甸区域发现1个居群,有超过1000余株开花个体。熊猫马先蒿植株高10-40厘米,叶片羽状长椭圆形,被柔毛覆盖,花冠紫红色,像一串向下的小喇叭。其开花时间大约6月中下旬开始,可持续至8月下旬,果期是7月至9月底。

报春花科植物新种——卧龙报春,于2023年1月在线发表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Keys》上。程跃红和林红强等人在一个岩窝发现并采集到该植物花期标本,经野外观察、形态对比及分子系统学研究,最终确认为报春花科新物种,因其模式产地在卧龙保护区,故取名为“卧龙报春”。它生长于海拔3400米左右的高山灌丛与草甸交界区域的陡峭岩壁上,花期5-6月,果期8-9月,目前仅在卧龙发现1个居群。

兰科新物种——卧龙无柱兰,于2021年11月发表于国际植物学期刊《北欧植物学》,是程跃红和林红强等人在辖区巡护监测过程中发现的,以模式产地“卧龙”命名。该兰科植物生长在海拔2700米左右的陡峭崖壁上,植株高约19-22厘米,花期7-8月,茎为呈紫红色,开白色小花,中心为绿色,目前仅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发现1个居群,约70株成熟个体。参照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标准,卧龙无柱兰被认定为“极度濒危”等级的植物。

另外两种兰科新物种——卧龙盆距兰、和民盆距兰,先后发现、命名发表,接二连三掀起了四川卧龙兰科植物多样性的神秘面纱。

山高谷深是四川卧龙最典型的地形地貌特征,这里不到100公里的直线距离内,海拔落差达到惊人的5000米,发育着呈现垂直带谱分布的阔叶林、温性针阔叶混交林、寒温性针叶林、高山灌丛、高山草甸和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带。降水的滋润、树林的庇护和阳光的透射,为众多植物提供了绝佳的生长条件。但山高路远、溪流纵横、荆棘密布的自然环境,也为四川卧龙植物野外科考平添了诸多的艰难困苦。以程跃红和林红强为首的植物科考团队追随着花开的脚步,从低海拔的阔叶林到高山草甸,年复一年迎接春暖又送走冬雪。

“卧龙给予了我们发现新物种的良好环境,我们也在无数前辈辛苦调查研究和分类成果的基础上,接力开展科学调查。”程跃红说,通过野外调查、标本整理、社区访问以及查阅文献、专家咨询等,他们还对全区野生兰科植物的生存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梳理和编目。

最新科考数据表明,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卧龙片区内,仅兰科植物,在短短3年调查期内,与2019年的本底32属74种相比,就增加了9属25种。除3个新物种,还有5种四川省新记录种、17种卧龙新记录种。

标签: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