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别具匠心的洛阳博物馆 数说古都珍品

2020-10-13 15:50:32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之一,历史上先后有13个王朝在洛阳建都。要了解洛阳的历史文化,最快的方式就是去看洛阳博物馆。

在洛河南岸,北临洛浦公园、南接隋唐城遗址植物园,一座外形如方鼎屹立的建筑,就是洛阳博物馆。

洛阳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是一座集文物收藏、科学研究、陈列展览、社会教育与文化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2011年新馆建成,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7万平方米,设有大型基本陈列“河洛文明”和“洛阳文物珍宝展”“汉唐陶俑展”“唐三彩展”“宫廷文物展”“石刻艺术展”“书画展”六大专题陈列。

展现河洛文明

“洛阳博物馆的建筑设计是别具匠心的。”洛阳博物馆馆长李文初对记者说,博物馆位于城市中轴线上,整体外观为大鼎造型,寓意“鼎立天下”,并通过屋顶的13个考古遗址场景复原,揭示了十三朝古都的厚重内涵。

走进博物馆一楼,首先参观基本陈列“河洛文明”。

“这大象的牙这么长!”第一展厅里的古菱齿象化石模型吸引了很多小朋友驻足。这是3万年到5万年前生活在河洛地区的大象的化石,复原后长5.7米,高2.8米,两根门齿格外粗壮。据专家考证,当时中原地区气候温润,大象群集,河南的简称“豫”为象形字,说明这里曾有很多大象。

博物馆讲解员张颖介绍,“河洛文明”基本陈列包括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汉魏时期、隋唐时期和五代北宋时期五大部分,围绕夏都二里头、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以洛阳出土的历代典型文物为主体,串联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点史迹等,展现古都洛阳文明变迁的历程,突出河洛文明在中华文明中的特殊地位。

在夏商周展厅,一件件瑰玮神秘的青铜器诉说着青铜时代的辉煌。洛阳是最早进入青铜时代的地区之一,洛阳博物馆所藏夏商周时期青铜器数量大、品种全,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这件宝物是周王室与齐国联姻的实物见证。”张颖指着齐侯宝盂对记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为了加强周王室的势力,王室与强大的诸侯国联姻。宝盂通高44厘米,口径71厘米,在靠近口沿的内壁处有26字铭文:“齐侯作媵子仲姜宝盂,其眉寿万年,永保其身,子子孙孙永保用之。”由铭文可知,铜盂是齐侯送给女儿仲姜的陪嫁品之一。据《左传》记载,在公元前560年左右,周王室曾与齐国通婚,结合文献考证,当时的周天子是周灵王,齐侯则是齐灵公。这件宝盂印证了史书记载“周灵王求后于齐”的真实性,对研究周王室与齐国的政治地位以及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数说古都珍品

“唐三彩见的不少,但有黑色的还是第一次见。”在二楼“洛阳文物珍宝”展厅,几名参观者围绕着三彩黑釉马展柜凝神欣赏,舍不得离开。

这件三彩黑釉马1981年出土于洛阳龙门安菩夫妇合葬墓,墓主人安菩为西域安国人,在唐朝任定远大将军。安菩墓中出土了三彩釉陶器、瓷器、钱币、石刻等丰富的随葬品,特别是三彩器数量多、质量高、种类齐,为研究唐代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及唐三彩制作工艺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唐代尚马之风盛行,三彩艺匠用熟练的技术和灵巧的刀法,塑造出各种骏马形象。但黑釉马极为少见,是难得的珍品。”张颖说。这匹马膘肥雄浑,通体施黑釉,唯马面、鬃、背、尾、蹄为白色,鞍鞯俱全,华丽的装饰与黑色相配更显醒目明快,是文献中“龙种神驹,四蹄踏雪”的艺术再现。

“洛阳文物珍宝展”呈现了从洛阳出土数十万件文物中精选出的20件不同时代、不同材质、不同文化内涵的珍品。在这里,可以看到夏代铜爵、商代玉戈、西周兽面纹方鼎、曹魏正始石经,还可以看到莹润无瑕的白玉杯、流光溢彩的三彩灯……众多珍品中,有一件残缺的泥塑佛面,因其独特的美,令人过目难忘。

北魏熙平元年(516年),胡太后在洛阳建永宁寺,这是当时都城内规模最宏大的官办寺院,寺中的木塔被誉为“古代最高的佛塔”,可惜十多年后遭雷火焚毁,北魏王朝也于不久后覆灭。20世纪80年代,永宁寺塔基出土数百件佛教造像,这件泥塑佛面是其中最大的。它残高25厘米,仅存下眼睑、鼻子、嘴巴、下巴和脸颊等部分,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佛面舒展光洁,鼻子端挺秀美,双唇紧抿,嘴角微微上扬,露出含蓄柔和的笑容,既有超尘绝世的神秘感,又有温和可亲的人间世俗意味,是北魏时期民族大融合和佛教趋于本土化的生动写照。

洛阳博物馆“唐三彩展”是全国唯一的唐三彩专题陈列,非常值得一看。洛阳是唐三彩的故乡,20世纪20年代初,洛阳邙山古墓中首次发现大量唐三彩,引起世界轰动。“唐三彩展”分为“惊世发现”“人文风采”“丝路印记”“精神家园”“流彩天工”五个单元,共展出各类唐三彩文物近百件,从人文、贸易、宗教等多个角度展现了唐代洛阳丰富多彩的社会图景,折射出昂扬进取、开放多元的盛唐气象。

“妈妈,让我上手试试!”博物馆里的多媒体触屏设备,令参观的小朋友们兴奋不已。通过电子触摸屏,可以点击放大展品、多维度观看,还可以通过游戏等方式与文物“对话”。

李文初馆长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展示、教育和研究的功能,洛阳博物馆实施了《河洛文明展数字化保护》《陶瓷类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对文物进行三维数字化采集,并在展厅内进行触控展示,还制作了互动小游戏,增加参观趣味性。项目的数字化成果还在洛阳博物馆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个线上平台展示,让公众随时随地都能通过网络欣赏精美文物。

传播丝路精神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驼白练到安西。”9月28日,在湖南省长沙市铜官窑博物馆开幕的“汉唐丝路文物特展”上,来自洛阳博物馆的三彩载丝绢骆驼引来观众啧啧赞叹。骆驼昂首嘶鸣,峰间有双兽面囊口,两侧挂有绢丝、酒瓶、食物等,表现了中亚人到大唐经商、满载丝绢而归的形象。展览以物述史,重现汉唐丝绸之路的繁盛与辉煌,彰显古代中国兼容开放的文化精神。

李文初介绍,近几年来,洛阳博物馆按照“文明中心、丝路起点、运河枢纽、客家族源、民族熔炉”的文化定位,发挥古都文化优势和藏品优势,加强对外交流,传播丝路精神,每年都引进或输出不少精品展览。洛阳博物馆还走出国门,在韩国、日本、瑞典、意大利、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举办有关丝路文化的展览。2019年,在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全国最具影响力综合类博物馆排名中,洛阳博物馆进入前十名,并在丝绸之路对外交流专题展览中排名全国第五。

“一轮明月下,共祝祖国好。”今年国庆期间,洛阳博物馆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洛水霓裳”装束复原秀依托洛阳博物馆馆藏文物,复原了25套古代装束,展示了战国至宋代千余年间的服饰文化。从汉墓壁画到永宁寺陶俑,从唐三彩仕女到宋代砖雕……文物“复原”走上T台,重现伊洛河畔一幕幕华美光景。此外,还有多场面向青少年的文物赏析和手工体验活动,让孩子们深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博物馆是构建公众文化的精神家园,是培育现代精神的沃土。让躺在展柜里的文物‘活’起来,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河洛文化的国际表达。洛阳博物馆积极担当文化传承和社会教育的使命,为洛阳打造‘东方博物馆之都’的城市名片贡献力量。”李文初说。

标签: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