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南洪灾救援看民族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2021-08-10 14:55:55来源:财讯网  


2021年的暑期注定将会是不平凡的暑期,河南突降暴雨引发内涝水灾揪起所有人的心,在经历了短时间的混乱之后,社会各界都快速行动起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除了政府第一时间所调动的救援力量之外,大量企业也冲在了抗洪抢险第一线,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相信在社会各界的齐心协力帮助下,河南灾区会很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与此同时,对于灾难救援也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企业除了捐款之外,还能做些什么?

一、康师傅到华为,企业冲在第一线

2021年7月19日,河南省发布暴雨红色预警,随后在24小时内最大降雨量达到了400.8毫米,32座大中水库超汛限水位,一场大的灾难突然降临。据前瞻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7月26日,企业及其他机构捐往河南慈善会、河南红十字会、郑州慈善会、郑州红十字会的捐款,以及个别企业自行披露的捐款信息,捐款100万以上的共有532笔,共计金额约为51.55亿元。

其中,中央企业捐款数量及金额均是最多的,合计共有89家企业捐款100万以上,捐款总额达到10.39亿元;其次是互联网、科技行业,捐款超过100万的企业数量达到了68家,捐款总额最高,共计14.84亿元。

多家企业慷慨解囊伸出援手之外,也有不少企业以实际行动支援灾区:

1. 截至8月2日,在本次河南抗洪救灾事件中,康师傅在政府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利用自身地方行销网络,与各经销商、物流伙伴协作,将超过120万份爱心物资陆续送至103个受灾单位,覆盖河南省14市23县,并把自行研发的“急难救助车”开到新乡等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为当地的抗洪一线人员和受灾群众及时送去最需要的方便面和纯净水等急需物资;

2.华为千名工程师星夜驰援:华为公司紧急启动应急保障预案,第一时间派出大量人员奔赴一线,进行通信故障恢复、业务迁移、应急方案筹备等工作,截止目前,已经出动1200+ 人次,来自全国各地的华为工程师共同驰援河南;

3.京东大量物资连夜发货:京东派出20余辆满载物资的救援车,包括铁锹、救生衣、雨衣等防汛装备以及矿泉水、方便面、火腿肠等生活物资。

……

除了直接的资金帮助之外,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直接帮助让人看到了在大灾大难面前中国企业的行动力,以及各个民族品牌在关键时刻下到底是多么给力,可以说这些年中国的各大企业们除了在自身业绩增长之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在社会责任领域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这种暖心的社会责任感让人感动。

二、灾难面前企业能做的有何不同?

作为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广袤的国土面积让我们有了不同的风俗文化,同样也带来了水灾、山洪、地震、雪爆以及泥石流等多种形态的自然灾害。《左传》有云“多难兴邦”,随着时代和大众生活方式的变化,多种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不断催生救援力量和救援方式的更新与进步。比如,二十年前,灾难救援第一时间绝不会想到要抢修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通讯网络。时至今日,我们不禁想问,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企业除了捐款之外,还可以做些什么。以食品饮料领头企业康师傅在本次河南水灾中的救援为例,我们看看企业除了捐款之外,还能做些什么。

一是弄清楚灾区的情况,不给灾区添乱。

灾难的突发性往往会导致灾区日常生活秩序的混乱,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贸然前去救灾一线很可能会好心办坏事,不仅无法提供真正的支持和帮助,甚至有可能出现给灾区添乱的情况,所以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第一个原则应该是不给灾区添乱,不在情况还没弄明白的时候贸然前往灾区救灾。

二是从自身的优势出发,给出灾区最需要的帮助。

面对灾情, 很多企业的出发点是第一时间为灾区救援贡献自己的力量,捐款是其中最为迅速的一种,诚然捐款可以直接给予灾区帮助,但是很多时候大家都会看到灾区会有这样的反馈:这里暂时不需要捐款,我们缺的是物资。所以,在有的最关键的物资的支持往往比直接给钱更加有效,比如说就以衣食住行最重要的吃为例,河南灾区缺水缺电,直接给钱都没地方可以买到食物,在这样的情况下,康师傅这些年总结了1998年抗洪、2008年冰雪等灾害救援的经验,灾区人民最需要的是“干净的食物与饮用水”,更缺少的是一碗热气腾腾的食物,这个时候将方便面和瓶装水以最大的力量送过去可能才是灾区最需要的帮助。

三是不断升级自身的服务能力,与时俱进提供更好的服务。

虽然每次灾害发生的情况都不太一样,但是企业能否从自己熟悉和擅长的领域出发,发展出一套完备的救援体系?其实,也是可以的,比如说为了应对救灾需求,康师傅自行研发改装出“急难救助车”。该车采用“水电气”全自备的设计,能克服环境的限制供应热开水,或用发电机自主发电,或用气罐烹煮方便面。康师傅“急难救助车”曾多次在救灾任务中“大显身手”,包括2013年四川雅安4.2级地震,2017年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7.0级地震等。这些与时俱进的改进措施能够更好地给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救助。在洪灾中,救援人员和受灾群众浸泡在洪水中,容易失温,干净卫生的水和热腾腾的面食,正是他们最需要的援助。

总结一句话:在不给灾区添乱的情况下,用更好的方式最直接的给予灾区援助,并且不断提升自己的救援服务能力,这无疑是企业能做的最有效的事情。

三、企业社会责任还能做什么?

其实,灾难救援仅仅是企业社会责任中一小部分,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经过了企业业务的高速发展之后,企业逐渐进入了发展的成熟阶段,企业们都已经不再将追逐利润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社会责任的目标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而企业在践行社会责任中可以做的东西其实远不止灾难救援这一点,比如说共同推动国家的科普事业,捐资助学推动教育的发展,通过制定标准、提升技术水平来推动产业的升级,都是企业所能做的事情。

因热心社会公益,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科普、航天教育、数字化转型,并致力于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2018年,康师傅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

作为新华社民族品牌的康师傅,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做了相当多的尝试。对内,不断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建设,创建了产品追溯系统,严控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先后投资达5亿元建立了国际领先水平的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助力产业食品安全标准的提升。自始至终积极响应「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理念的倡导,投入巨资严控源头安全,牢牢掌握上游供应链,严苛管理原料和供货商。康师傅不断构建和完善ISO220000管理体系,建立风险预防管理机制,实施食品安全的全方位控制,确保产品质量与安全。

对外加强科普教育,除了食品安全的科普之外,持续对标航天品质,传承航天精神,进行航天科普,自2018年8月起,康师傅与中国航天合作,启动“航天精神中华行暨食品安全科普展”公益项目,活动先后走过了西安、榆林、大同、安康、太原、成都六座城市来进行科普教育。

作为长期支持中国体育事业的民族企业,康师傅一直全心全力用地道中国味儿为中国奥运参与者保驾护航。从2016年的里约到2018年的平昌,再到今年的东京,康师傅的移动面馆车陪着奥运健儿,送上最熟悉的家乡味。

其实,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相对广泛的概念,它不仅仅指的是灾难突发时的紧急救援,更应该“功在平时”,比如积极参与教育、科普、NGO等社会公益事业。

对于个人,社会公德心是立世之本,对企业而言,想要长久发展必须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的康师傅,不仅向消费者提供有品质的安全美味,更着力于社会公益,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未来,康师傅会继续秉承“回馈社会,永续经营”的理念,继续在体育、基础教育、医疗、助残、赈灾、扶贫等公益事业的各个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