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采购增量扩面再上新台阶

2023-07-11 17:51:40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相关资料图)

中国商务新闻网7月1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共采购分会发布《中国公共采购发展报告(2022)》。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公共采购市场全面发力,增量扩面工作再上新台阶,公共采购总额48万亿元。其中,在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上交易的工程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土地使用权、矿业权、国有产权交易领域的交易数量达146万个,交易额2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和8%。

数字化采购步入发展快车道。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物流网、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公共采购的数字化转型步入发展快车道,数字交易、数字监管、数字服务的全面实现进一步促进了公共采购阳光透明和规范发展。公共资源交易整合变革正在经历交易流程的数字化再造,全国各地都在推进数据“一网共享”、交易“一网通办”、服务“一网集成”、监管“一网协同”,长三角、长江中游、黄河流域的一些省市还探索建立区域一体化平台。

在数字化采购进程中,平台化采购表征明显。目前,我国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基本实现100%的进公共资源平台交易。近年来,我国电商化平台发展迅猛。央企不断加大“触网力度”,涌现出国网电商、易派客、欧冶云商等一批知名的央企电商平台。截至2022年年底,央企的上网采购率89%,电子招标率81.4%。

绿色采购主题更为深入。遵循绿色发展要求,2022年6月,财政部发布的《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要求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建立健全绿色低碳产品的政府采购需求标准体系,大力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材,加大新能源、清洁能源公务用车和用船政府采购力度。国资委也积极推进中央企业的绿色化改造。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主力军和排头兵,中央企业纷纷发布各自的“碳达峰、碳中和”规划及“十四五”行动计划,多措并举推进绿色供应链建设。

破门槛、降成本,公共采购营商环境更优化。公共采购市场上,制定或限定经营、购买、使用特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要求企业必须在本地登记注册;设置不同的资质要求和评审标准;对投标人所在地、所有制形式、组织形式等进行限定等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屡禁不止。2022年,公共采购市场通过“破门槛、优服务、降成本、强监管”等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企业提质增效的内在需求不断提升,把采购仅作为企业内部保障供应和降低成本的传统思路已然过时。报告指出,要加快供应链体系建设,构建采购供应链发展新生态。

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构建安全稳定的供应链,离不开公共采购供应链的安全。

因疫情影响,主要经济体经贸政策调整、地缘政治冲突等使得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对关键原材料和重要零部件进口通关和物流运输等都带来极大影响。公共采购市场要通过强化供应链建设,增强供应风险识别和化解能力,优化采销网络,增强供应链韧性,有效应对供应异常波动,切实破除高质量发展瓶颈,确保公共市场供给、生产经营稳定可持续。

从2015年到2023年,国资委在中央企业中持续开展了9年的采购管理对标活动,对标模板经过历年的不断调整、补充、优化、完善,对供应链的考核指标更加关注。今年国资委印发了《关于中央企业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中加强供应链管理的指导意见》,广大央、国企也纷纷以采购管理为切入点持续加强现代供应链管理体系建设,供应链影响力、带动力和竞争力都显著提升。不仅在国企采购领域,政府采购、药品招标、工程招投标等领域采购的供应链思维也逐步成为业内共识。在采购实践中,全生命周期管理、战略伙伴协同、内外部资源整合等思维都得到了很好地应用。

据悉,《中国公共采购发展报告(2022)》自2021年年底开始启动编写工作,中物联公共采购分会先后在行业内启动了三次大规模的稿件征集活动,并最终结合规范性、创新性、启发性、观点性、热点性等多方审核收录成册。

标签: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