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动力澎湃|它们“出征”南极前曾经历严苛检验-今日快讯

2025-11-14 11:10:04来源:大皖新闻  

大皖新闻讯 山西是全国首个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份。11月10日,“向新而行 动力澎湃”第二十届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记者团来到山西省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该院在2021年应运而生,助力能源技术创新加速突破。

今年3月,工程师郭栋梁圆满完成任务,从南极归来。2024年11月,他作为山西省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的代表之一,加入中国第四十一次南极科考队,共同参与秦岭站的首个规模化新能源系统的建设。


【资料图】

秦岭站是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第五个科考站、第三个常年考察站,也是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考察站。

秦岭站是我国极夜持续时间最长的常年考察站。科考人员生活在南极冰原,能源是生命之火。长期以来,南极常年科考站严重依赖燃油。郭栋梁参与建设的新能源系统主要包括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电池、制氢、储氢、氢能源发电等硬件设施。

2023年11月,南极秦岭站新能源系统建设项目启动建设,在南极极端环境下实现新能源的规模化可靠运行,在技术与设备方面均面临巨大挑战。

记者采访了解到,太原理工大学与山西省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携手,在孙宏斌教授的带领下,为我国建成首个规模化极地新能源系统发挥了关键作用。

为模拟南极极强风、极低温、强风雪、强地磁、低压低氧等极端条件和极昼、极夜等特殊场景,孙宏斌和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复刻”出了近十种自然场景,确保每一台设备都经过严苛的检验,具备“出征”南极的资格。

“1月,光伏装置发出了第一度电;2月,氢能系统发出了第一度绿电。”郭栋梁谈及关键节点,难掩激动,中国成为首个在南极极端环境下实现规模化新能源系统运行的国家。

目前,该系统已在南极实现稳定可靠运行。据郭栋梁介绍,秦岭站的清洁能源系统中,光伏、风电与氢能源发电占整个站区总能源容量的60%。更宝贵的是,在无风无光的情况下,可为站区提供约2.5小时的新能源供给,保障科研设备和基础生活设施的短期运行。此外,还将为秦岭站全年节约化石燃料百吨以上。

山西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科技创新部部长常馨月对记者表示,该项目的成功投运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其经验成果也将为中国更多极地、高海拔等极端环境下的科考站点建设与能源保障,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方案与标准范式。

山西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山西的一系列转型成果正带来一种破局性的发展思路:煤炭等传统产业积累的基础,可以转向成为撬动未来产业的支点,实现从“资源依赖”到“未来驱动”的价值再定义。

大皖新闻记者 赵琳 摄影报道

编辑 王翠

标签: 消费导报网 24小时资讯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