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在场,又隐身:SmallRig斯莫格与手机电影先驱Max Schlezer的深度对话

2025-10-23 16:27:30来源:实况网  

“法国新浪潮因手持摄影革新,未来主义者曾预言‘摄影笔’时代,如今,智能手机正实现这些愿景。掌握历史脉络才能找准创新切口,年轻创作者既要了解传统技法,更要明白:每一次技术迭代,都是重新定义影像可能性的契机。”在乐其创新SmallRig旗下全球影像大师访谈节目“Onsite在场”的录制现场,MINA国际手机电影节策展人、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电影和电视副教授Max Schlezer如是说道。

作为手机电影领域的深耕者与推动者,他不仅用十余载实践探索手机影像的边界,更与乐其创新SmallRig携手,通过电影节等平台搭建全球创作者交流桥梁。本次访谈中,Max Schlezer结合自身创作经历,畅谈手机电影的叙事哲学、技术赋能与行业未来,而乐其创新SmallRig作为影像工具生态的构建者,其产品理念与实践也始终贯穿于这场深度对话之中。

“Onsite在场”是乐其创新旗下品牌SmallRig斯莫格打造的全球影像大师访谈IP,旨在邀请影像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代表性人物,分享创作动机、故事心得与灵感来源,为全球影像创作者搭建思想交流的平台。此次对话的主角Max Schlezer,社交媒体账号名为“马克斯移动(Max Mobile)”,以“移动故事讲述者”“智能手机电影人”自居,其创办的移动创新互联协会(MINA)旗下国际手机电影节,已成为南半球运行时间最长的智能手机电影节,如今正携手乐其创新SmallRig迈向第14个年头。

▲第十四届国际手机电影节策展人Max Schleser 对话SmallRig斯莫格

SmallRig在场对话:解码手机电影与传统影像的“传承与突破”

对内容创作者而言,经典电影史是个人创作理念的重要支点。无数前辈沉淀的创作精华,经新生代创作者吸收转化后,会凝结成带有个人烙印的作品。Max Schlezer与手机电影的深度绑定,正是源于对传统影像流派的研究与突破,这一思考也在“SmallRig在场”对话中被充分展开。

攻读威斯敏斯特大学博士学位期间,Max Schlezer拥有了人生第一部手机电影作品《Max Ketai》,拍摄设备是诺基亚N6088,这部作品也是他的博士课题,堪称手机电影领域的“先锋实验”。“Ketai”在日语中意为手机,影片完整记录了他在日本边探索城市、边拍摄影像的过程——北半球深秋时节,传统寺庙与现代高楼相邻,樱花树与霓虹灯在特殊光线中交织,这些新鲜的视觉画面,成为他叩开手机影像大门的钥匙。

▲第十四届国际手机电影节策展人Max Schleser作品《Max Ketai》

但这场实验并非一帆风顺,手机拍摄无既定规则可循,剪辑手法天马行空,最大的难题是“找不到参考坐标”。为此,Max Schlezer在博士研究中花费整整一年梳理脉络,他始终认为“电影创作总要与前人对话,遵循某种学派传统,理解电影史是创作的根基”。直到研究1920年代实验电影流派时,他才发现自己的诺基亚实验与该流派理论不谋而合;领悟维尔托夫“间隔剪辑”手法的精髓后,剪辑工作终于行云流水,尽管整部作品耗时近两年,最终效果却超出预期。

抛开创作者身份,Max Schlezer还是一位“技术宅”,曾研究过386机型早期电脑与DOS系统命令行操作。在那个手机影像技术尚未成熟的阶段,连“将手机素材导入电脑”的教程都没有,他既要攻克技术难关,还要探索独特的影像语言——比如大量使用分屏呈现多重画面,甚至通过分解像素推进叙事,最终让整部片子贯穿“视觉流”理念。

面对“SmallRig在场”主持人“未来是否还会坚持这种拍摄方式”的提问,Max Schlezer眼神坚定:“非这种拍摄方式不可,想让我用其他设备?那需要加钱。”这份对手机影像的执着,也与乐其创新SmallRig“助力创作者实现创意”的初衷不谋而合。

从技术困境到工具赋能:SmallRig让手机影像更“专业”

Max Schlezer的早期手机电影创作,曾面临诸多技术局限:诺基亚N6088镜头性能有限,必须贴近拍摄才能获得清晰画面;缺乏稳定设备,手持拍摄易导致画面抖动;光线控制困难,难以避免曝光偏差……而这些困境,恰恰是乐其创新SmallRig多年来致力于解决的问题——通过专业配件,将智能手机推向“准专业设备”行列,为创作者拓展创作维度。

如今,很多创作者都将手机视为口袋里的专属摄影机。根据Max Schlezer的观察,在某些场景中,最有趣的永远是用手机拍电影这件事本身,用智能手机拍摄于传统摄像机比,真正的优势在于,可以在狭小的空间内完成拍摄,手机加上斯莫格兔笼,可以给创作者带来稳定的画面,ND滤镜像给手机带上墨镜一样,这些工具都将智能手机推向专业设备的方式,开拓了全新的创作维度。

▲MINA历年来曾举办多场手机影像相关活动

对Max Schlezer而言,早期“必须贴近拍摄”的局限,反而意外造就了“沉浸式影像”——创作者亲身融入事件中心,而非用三脚架远距离变焦观察,观众能通过屏幕“感受创作者的感受”。而SmallRig配件的加入,在保留这种“沉浸式”优势的同时,弥补了技术短板:无需牺牲拍摄距离,也能获得清晰、稳定的画面;无需妥协光线条件,也能控制影像色调与质感。这种“工具赋能”,让手机影像既保留“真实感”,又具备“专业性”,进一步拓宽了手机电影的创作边界。

Max始终觉得,拍电影最好的手机就是你口袋里的那台。若暂时没有,向朋友借也行。“我们不该陷入必须特定设备才能讲好故事的误区。早期诺基亚因镜头限制,必须贴近拍摄才能获得清晰画面。这种‘近到触手可及’的创作方式,天然造就了沉浸式影像——不是用三脚架远远变焦观察,而是亲身融入事件中心,让观众通过屏幕感受你的感受。”

▲第十四届国际手机电影节策展人Max使用SmallRig斯莫格手机套件拍摄影片

乐其创新SmallRig×MINA电影节:共筑全球手机创作者的“交流舞台”

作为南半球运行时间最长的智能手机电影节,Max Schlezer创办的MINA国际手机电影节(移动创新互联协会主办)已走过14个年头。14年来,MINA始终以“激励新一代内容创作者与影像叙事者、表彰杰出作品”为目标,而2024年,乐其创新SmallRig成为这一赛事的联合主办方,共同打造“第14届MINA国际手机电影节”,为全球手机创作者搭建更广阔的交流平台。

本届电影节于10月24日至29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核心宗旨是推动智能手机影像技术与创意表达的深度融合,为全球创作者搭建交流平台,探索移动影像艺术的更多可能性。这一目标与乐其创新SmallRig“自由创想”的品牌理念高度契合——乐其创新SmallRig不仅为创作者提供工具支持,更希望通过赛事、对话等形式,连接全球创作者,让手机影像的创意与技术碰撞出更多火花。

在“SmallRig在场”对话中,Max Schlezer分享了MINA电影节的价值:为世界各地的智能手机电影制作人提供一个交汇点,“我们聚在一起讨论行业动态,最新趋势是什么,我们要去这个领域走向何方,激烈的探讨互动推动整个社区氛围非常开放。”

▲MINA国际手机电影节

如今,全球已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手机电影节,形成了独特的手机电影生态圈,相关社区、线上社群紧密相连。Max Schlezer在对话中提到:很多创作者都在电影节的推动下做一些探索,比如纪录片、实验性抽象电影制作,全方位突破创作边界,这将会提升了整个手机电影的水平。

“既在场,又隐身”:乐其创新SmallRig赋能下的手机影像

电影的力量在于让你看见并想象,然后通过影片反思自己的生活。Max Schlezer在“SmallRig在场”对话中提到,电影人既是梦想家,也是视觉大师,而手机电影的独特之处,在于让创作者“既在场,又隐身”——亲身融入场景,却让故事回归主人公本身,这种创作理念,在他的第二部手机长片《科学怪风》(Frankenstorm)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2013年,弗莱肯风暴袭击泽西海岸,当时身为莫纳什大学访问研究员的Max Schlezer,在冬日海岸散步时看到成片废墟。他用iPhone记录下这一场景,并让当地学生讲述飓风如何摧毁建筑、改变生存环境,这部作品于2014年完成,并在新西兰坎特伯雷电视台播出后获得成功。尽管影片存在曝光过度的技术瑕疵,但当镜头里的人哭诉“无家可归,不知道去哪里”时,没人会在意这些瑕疵——手机拍摄让传统导演思维被颠覆,创作者不再机械执行拍摄,而是用镜头与社区对话,将叙事决定权交还给故事主人公。

▲第十四届国际手机电影节策展人Max Schleser 对话SmallRig斯莫格

Max Schlezer在“SmallRig在场”对话中,分享了拍摄期间最难忘的故事:“一位幸存者拒绝了‘去喝杯咖啡倾诉’的提议,她说‘该去拍我邻居,他们更需要记录’。整个社区就这样相互扶持,共渡难关。”后来,这部影片在大学放映时,一位在基督城电视台工作的校友说:“Max,必须在这里播!当年坎特伯雷地震后,我们也经历过房屋被贴标签——绿色(可居住)、黄色(待检修)、红色(必须拆除)……虽然标签颜色不同,但全球灾民的经历如此相似。”最终,节目因观众要求重播,连播三周,还被报纸报道。

▲第十四届国际手机电影节策展人Max Schleser作品《弗兰肯风暴》

乐其创新SmallRig倡导“自由创想”:Max给2025年手机创作者的生存法则

在“SmallRig在场”对话中,主持人问及“能否一眼分辨手机与传统设备制作的影像”,Max Schlezer笑着摊手:“虽然可以,但我觉得越来越棘手了,界限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他举例提到澳大利亚同事达西用手机拍摄的电影《ONE PUNCH》,不仅获得电影摄影师奖,更打破了“手机电影不算真正电影摄影”的质疑——这一案例,恰恰证明手机影像已获得行业认可,而这背后,是工具赋能与创意表达的共同进步。

对于年轻创作者,Max Schlezer在对话中给出了明确建议:“找到让你热爱的元素,然后试着用电影创造这个话题,并继续做那种特定的风格,就像SmallRig倡导的自由创想理念,你的独特性就藏在你最本真的热爱里,影视行业充满艰辛,超长工时,对电影创作中某种独特表达,越是怀揣热情,这种热情就越能支撑你未来。”

▲第十四届国际手机电影节策展人Max Schleser 对话SmallRig斯莫格

当被问及“2025年手机影像创作者的生存法则”时,Max Schlezer引用了他在斯莫格公益影像奖颁奖礼上看到的一句标语:“自由创想,你的梦想就是你的故事。”这句话,既是对所有手机影像创作者的寄语,也精准概括了乐其创新SmallRig与Max Schlezer的合作初心——用工具赋能创意,让每一个梦想都能通过影像被看见。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