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高新区:产业发展添动力 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2023-08-22 13:10:18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中国小康网8月22日讯 近年来,肥城市高新区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各乡村充分利用资源、区位等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乡村特色产业逐渐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只有产业兴旺了,农民才能有好的就业、高的收入,农村才有生机和活力,乡村振兴才有强大的物质基础。

肥城高新区王西村围绕培育特色农产品牌,探索村企合作发展模式,在做精做优王西水塔豆腐皮这一“土特产”特色产业上下功夫,走品牌路线,向品牌要效益,形成了产业振兴的王西模式。

肥城市王西水塔食品厂

王西村水塔豆制品加工车间展厅内,豆腐皮、豆腐丝、内酯豆腐、豆腐干……各种包装精美的豆制品令人目不暇接;车间生产各环节运转有条不紊,经过浸泡、磨浆、熬浆、吊包、点浆、搅碎、压榨、揭包、蒸煮、晾干、打包等11道古法工序,一张张四四方方、带着热气、飘着浓郁豆香味的豆腐皮正从传送带上源源不断的被送出。

王西水塔豆腐皮

王西村副书记陈孝柱介绍说,以前的车间不足500平方米,日产量不足千斤,产品供不应求。

面对这一问题,王西村党委充分发挥统揽作用,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破解土地指标、规划等方面难题,投资3000万元、建成占地6000平方米的高标准车间,村集体通过“王西水塔豆腐皮”地标农产品名称、厂房和基础设备入股的方式,帮助村集体实现年增收150余万元,收益扩大了50倍,带动附近村民80余人实现就业,增加群众收入320余万元,另外,生产采用我市优质大豆,年加工大豆1800吨以上,每年可消化约1.8万亩大豆玉米复合种植产量,以每亩增收450元(含200元补贴)计,将带动周边群众增收810万元,极大调动了种植积极性。

目前车间处于试生产阶段,量产后,每天可加工大豆10000斤,生产豆腐皮、豆腐丝、内酯豆腐、豆腐干、豆浆等各类豆制品12000斤,生产效率足足提升了10倍,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全部达产后,年可生产各类豆制品3000吨,年可实现增收5000余万元。

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介绍说,王西水塔豆腐皮的发展正是通过‘基地+农户+村级合作社+龙头企业’的融合发展模式,不仅能够实现村民、集体‘两个增收’,还能促进我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发展,拓展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打通融合链,实现由‘单一产品’到‘多元发展’的跨越式发展。

在高新区黄叶村,龙元葵种植基地培育种植的300余亩龙元葵进入了大面积采摘季,农户们正忙着采摘龙元葵叶和花,他们采摘、装框、运送到收购车上,各道工序分工明确,现场一片繁忙。

肥城市黄叶村龙元葵种植基地

据了解,龙元葵既可观赏又是上好的中药材,因花期长,采摘周期长,可辐射带动劳务经济持续上升,让基层群众共享乡村振兴发展的红利,逐渐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

黄叶村位于高新区最北端,四面环山。近年来,黄叶村围绕发展富民产业,充分发挥土地好、水质好、空气好的“三好”优势,因地制宜,利用闲置的土地资源,与山东粱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引进龙元葵种植项目,为该村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今年5月初期,黄叶村开始对一期300亩土地进行播种,该项目计划总投资5.6亿元,分三期建设,规模化种植龙元葵5000亩,生产酒、茶、护肤品等,建成后年可实现经营性收入9000余万元。

据黄叶村党支部书记李公道介绍,黄叶村与山东粱田的合作,通过退林还耕、流转土地,同时盘活村里的加工车间,为企业提供代加工服务,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元,带动50余名村民就业,实现了村民集体双增收。”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只有做到产业振兴,才能筑牢乡村全面振兴的物质基础,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肥城市高新区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摆在突出位置,以“一支队伍、两个增收、三项行动”为抓手,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抓实“一支队伍”,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充分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围绕集体、村民“两个增收”,打造工业拉动型、农业带动型、产城融合型乡村振兴三大示范片区;抓实基层治理、平安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三项行动,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上半年,33个村完成集体收入2601万元,同比增长36%,乡村振兴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编辑:张志

标签: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