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桂声网评:化解一座难求,“多用心”就能“更暖” 焦点热门

2025-10-24 15:01:59来源:广西新闻网  


(资料图)

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到馆人次比五年前增加了4.4亿,增长49%。走进图书馆的人越来越多,但图书馆的空间是不变的,图书馆里一座难求的现象也随之而来。这个问题怎么解决?(10月23日 央视网)

当全国公共图书馆到馆人次五年间增长49%,增加4.4亿之多时,这组数据既彰显了国民文化需求的蓬勃兴起。“一座难求”本质上而言,其实见证的是书香中国的生长力量,藏着令人欣喜的文化图景,是文化回归大众生活的生动注脚,更是书香社会建设的丰硕成果。

曾经门可罗雀的图书馆,如今成了寒暑假学生潮、周末亲子团、考试季备考族的“打卡地”。从座无虚席的身影中,能看到民众对知识的渴求;从专注阅读的姿态里,可读懂大众对文化的敬畏。这种转变,打破了文化专属少数人的刻板印象,让“大众文化”真正融入日常。

“一座难求”的背后,正是书香浸润心灵、文化滋养社会的生动写照,为文化自信注入了最鲜活的民间力量。不过,“一座难求”也将“供给偏弱”的现实难题推到了公众视野。如何破解这一矛盾,成为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课题。破解困局,制度创新是核心抓手。面对占座乱象,各地图书馆纷纷亮出“实招”“暖招”:

今年8月,《首都图书馆阅览坐席使用规则(试行)》开始实施,规则要求:“一人一座、先到先得”“离座超过60分钟,即视为自动弃座”等;深圳图书馆在去年就已上线座位管理系统,今年6月份,深圳图书馆又发布了《深圳图书馆阅览座位使用规则》,提出明确的规定,推行红绿提示单制度,非饭点离座超30分钟贴绿单、饭点超60分钟贴红单;杭州市萧山图书馆则采取了30分钟沙漏计时制。当读者发现某座位长时间无人使用且留有物品时,可向楼层工作人员申请放置沙漏。30分钟倒计时结束后,若原使用者未返回,其他读者便可使用该座位。这些举措摒弃了“一刀切”的简单管理模式,既维护了公共资源的公平使用,又兼顾了读者的实际需求,让座位流转更高效,也让管理更具温度。

空间升级是重要支撑。除了精细化管理现有座位,不少图书馆正加速向复合型文化空间转型。从传统的阅览区改造,到新增特色阅读角、共享学习空间,再到引入市民夜校、文化展览、小型演出等多元服务,图书馆不再是单一的阅读场所,更成为承载城市文化记忆、满足民众精神需求的文化地标。这种转型不仅拓展了物理空间的使用效率,更通过丰富的文化供给,分流了部分单纯的自习需求,实现了从“被动满足”到“主动引领”的服务升级。

更重要的是,这些探索背后体现的是公共服务理念的升级。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惠民的重要载体,其核心价值在于让“大众文化”真正回归“大众生活”。各地图书馆的暖心举措,本质上是对民众文化需求的精准回应,是用精细化服务为文化自信“红袖添香”。当读者无需再为占座焦虑,当图书馆的每一寸空间都能得到高效利用,文化滋养的覆盖面才能不断扩大,国民的文化获得感才能持续提升。

破解“一座难求”非一日之功,还需要更多系统性思考。未来,除了持续优化管理模式和升级物理空间,还可借助数字化手段,推行线上预约、流量预警等服务,让资源配置更趋合理。但无论技术如何迭代,服务如何升级,始终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用“多用心”换“更暖心”,才能让公共图书馆真正成为全民共享的文化家园,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温暖力量。

标签: 实况网 热点资讯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